
- [企業新聞] 康師傅每秒鐘生產8包方便面
[2011-11-04 ]
-
康師傅大工廠經營:每秒鐘生產8包方便面
每秒鐘生產8包方便面,一個龐大的生產線是以什麼樣的方式組織起來的。
9月中旬,葉明坤從天津出發去了一趟內蒙古通遼市,去看那裡最大的養牛廠,他需要告訴養牛廠的負責人,是到了增加蓄養肉牛的數目的時候了。
他是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方便面食品事業群生產本部副總經理,現在通遼的這家養牛廠每天為康師傅供應300噸牛肉,但是接下來,康師傅對於牛肉的需求將會大幅增加。
康師傅正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方便面工廠。現在工廠的前三期廠房和設備已經開始投入生產了,第四期也正在建設之中,將於明年3月投產。
這座始建於2007年的工廠位於開發區第十三大街,總佔地面積約為20萬平方米。新工廠現在每年的產能也由過去的每年8000萬箱,提升到了1.6億箱,等全部廠房都建成投產后,年產量將達到2.2億箱。
這種規模讓康師傅天津工廠成為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裡面車輛最多的地方,繁忙堪比火車站。
1992年,康師傅在中國內地建設了第一家方便面制造企業(天津頂益國際食品有限公司)。13年后的2005年,頂益集團董事長魏應州提出了在天津投資建造這間大工廠的計劃。在這期間,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方便面消費國,而他執掌的康師傅則是中國最大的方便面企業。
工廠規劃之初,在康師傅的版圖上,天津所屬的華北市場隻排在第三位。華北市場雖然大,但中低價面的市場佔比高,競爭也更激烈,康師傅的競爭對手白象和華龍都是以華北市場為主的廠商。
然而,魏應州相信,華北市場本身地域遼闊,北方人又偏愛面食,隨著消費者對方便面產品品質需求的提升,未來3到5年,華北市場必將上升為康師傅最重要的區域市場。面對日益增長的銷量,康師傅原有的天津工廠產能已跟不上市場需求,提升產能勢在必行。
從計劃提出開始,其產能就被設定為一個前所未有的數字—每分鐘500包,遠遠超出當時生產線每分鐘300包的速度。在此之前,行業內還沒有工廠能夠達到這個速度。“從開始到最后都是困難。”葉明坤說。
首先他們需要攢夠足夠的原料。而生產方便面所需的多種原料中,用量最大的是面粉。
面罐,是方便面生產線的最頂端,也是康師傅控股方便面事業群天津生產部門總廠長呂志方每天例行巡廠路線的起始點。花一個小時沿著工廠外圍巡視一圈,是他每天的必修課。這個天津男人已經在康師傅工作了17年,5月份剛從西南區調回來。
在方便面行業中,這是第一家全部使用面罐車運輸面粉的工廠,與普通貨車運輸面粉袋相比,面罐車能避免浪費和粉塵污染,但也制約了供應商的可選范圍。
現在康師傅要求原料供應商必須在工廠附近300公裡內,隨著工廠產能的擴大,過去一些規模較小的供應商也很難滿足康師傅的需要,現在與康師傅合作的原料供應商更多是像中糧、益海嘉裡這樣的大企業。
“現在新工廠的每天用量在750噸左右。假設供應商不固定,如果我們早上去買,晚上整個華北都會買不到面粉。”葉明坤說。如果做成饅頭的話,750噸面粉大概可以做出1000萬個,堆滿鳥巢不成問題。
在過去,天津工廠每天需要面粉250到300噸,面粉供應商送來袋裝面粉,工廠需要靠人力把面倒入面罐,平均每次投料都需要10個工人合作完成,每年被倒空的面袋多達500萬個。
如果按照現在每個車間平均每天約250噸面粉的用量,靠人工投面根本無法想象。
面罐車的使用也讓使用變壓器等設備直接將面粉打入面罐成為可能,為此工廠從德國採購了最精密的自動輸送設備。現在,根據車間用量,每天會有十幾輛大小25噸到40噸不等的面罐車循環給面罐打面。
做面條需要和面,面和得好不好會直接影響面條的好壞。人們在家裡和一盆面尚且難以把握,要讓流水線上的機器對海量面粉高質量地完成這個動作也就更加困難。
康師傅把這個重擔交給了連續混面器。每分鐘500塊面餅的速度前所未有,需要的面量大,要機器自動稱重,還要讓面粉和鹽水混合均勻,如何讓機器實現最好的效果,從新工廠籌建開始就參與其中的葉明坤和他的伙伴們與設備供應商反復試驗,修改了很多次,也引入了連續混面系統,可直到現在,也依然未能達到魏應州希望的“最佳”水平。
生產方便面的流程很長,世界上沒有一個設備制造商能高質量地包攬一個長流程上需要的全部設備,生產專家會從不同的廠家找來市場上供應的最好設備,比如最好的壓面機生產廠就在日本。有些設備沒有現成的供應商,就找來集團的配套企業一起研發。
工廠的儲面器就是康師傅與頂新集團下屬的配套企業合作獨創的一部新設備。這是一個四方形、沒有頂蓋的大玻璃箱,在裡面,黑色傳送帶以較為緩慢的節奏,重復著爬升再回落的動作,傳送帶上經過初步降溫的面餅起起落落,就像在爬樓梯。
讓面餅爬樓梯是魏應州的主意,這位創始人了解方便面生產的各個環節,他提議增加的這個步驟可以一舉多得。生產線前端有7道輸送面餅的生產線,到后端的包裝環節,面餅需要被分成三道輸送,這兩段工序之間有時間差,調節它們達成一致需要有所緩沖,這時候儲面器就相當於一個調節時差的緩沖帶﹔包裝環節上,一卷1000米的包裝膜隻夠生成5000袋小雞燉蘑菇口味的方便面,這意味著每10分鐘,工人需要更換一次包裝膜,這也需要時間﹔另外,如果后段出現機器小故障或者工人需要休息,也都需要有所緩沖,這些時候儲面器都能幫上忙。
更重要的是,方便面壓片-切絲-蒸面-切段-油炸-冷卻等各個環節,速度都非常快,方便面往往還來不及徹底冷卻,冷卻不夠的面塊直接包裝容易導致質量問題,在儲面器裡爬會兒樓梯,能幫助它們更好地降溫。
而方便面的不同口味,則來自於調理車間。在這裡,供應商把姜末、肉醬、蔥末這些原料送來,一樓的工人們按照規定的分量把大份的原料分成小份,裝在塑料(9495,50.00,0.53%)袋裡,再按品類裝到一個個帶蓋的大塑料箱子裡,然后通過傳送帶送到二樓,這裡有煮醬的大鍋,不同的鍋裡熬煮不同的醬料,工人們根據不同醬料的配方,往鍋裡投放原料。
煮好的醬料被放入小包裝之后,會通過特定管道傳輸到流水線上面,然后按照設定的節奏,被自動剪斷成一小袋一小袋,准確地落在面塊上。
配合高產能引入的新設備,更快速的生產線,也對生產線上的工人的技能和經驗要求更高。
看著生產線上快速劃過的面餅、從上方料包輸送管道無止境般剪落在面餅上的調味包、穿上衣服的成品,看得多了就會視覺疲勞,嚴重的還會有眩暈感,但是工人們要迅速從眼前移動的產品中辨別出瑕疵產品,並嫻熟地處理好。機器出現小故障,他們也要有迅速處理的能力。
時間和責任心是最佳的鍛煉模式,好的工人半年后技術就能達到純熟。在工廠的傳說中,有經驗的廠長隻要嘗一下面,就能分辨出是哪條生產線上下來的產品、產品有什麼特性。
產品下線后,各種品相的方便面在入庫前已經被全自動的碼垛機按照各自的規格以一種特定的層疊方式碼放在托盤上。在這個環節全部啟用碼垛機,康師傅也是行業內首家,碼垛機代替了過去每條生產線需要1到3個工人的勞動力,但光這一項的投入就需兩三千萬。“過去工人太辛苦了,尤其到了冬天。實現自動化后,在管理和品質穩定上都有了保障。”葉明坤說。
整齊碼好的方便面,會按照庫存周轉,以一種合理的速度被送入成品倉庫。
在2011年之前,這個世界最大的方便面工廠依然在沿用傳統的平面庫做倉儲。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的倉庫,存儲量隻有40萬箱,發現自有倉庫不夠用,康師傅隻得在外租用了總面積3000平方米的三個庫區,每年花在租倉庫上的費用就達1000萬元。
這也讓葉明坤有所感慨:“2009年底新工廠剛投產,開發區附近的所有空地方都被我們租下來當倉庫了,到了2010年銷量增長,加上雪災的需求,就更是如此。”
倉庫問題終於在今年得到了解決,康師傅在三車間和四車間之間新建了立體倉庫。新倉庫的佔地面積隻有7800平方米,但1.9552萬個儲位的設置,能使存儲量達到230萬箱,相同的存儲量如果換成平面庫大約需要4萬平方米以上的面積。現在,平面倉依然在使用,可以滿足兩個車間的存儲需要,因此立體庫每天的存貨量平均為30萬箱,最大也隻到50萬箱。
在將近10層樓高的立體庫,貨架中間地面鋪有軌道,供28米高、可任意伸縮的台車前后移動。每當有入庫或出庫需求,計算機會對台車發出指令,保証它們按照鮮進鮮出的原則調動產品。通常賣得快的產品,要放在離出貨門近的地方,這種調度使得立體庫的效率比平面庫提升了20%到30%。
新工廠規定,接到訂單后要在48小時內將貨送出,生產管理中心負責車輛調度的部門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
在這裡每天有四五百部汽車進出廠門,平均每小時有超過20輛汽車進出,每輛車何時抵達、幾時離開都需要精確的安排。車輛到了工廠門口,都有專人指揮,告知車輛司機准確的行車路線和停靠位置,調度中心甚至能准確地掌握尚未抵達工廠的車輛的運行狀況。
車輛調度中心的員工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一個環節錯就可能步步出錯。如果面粉車排錯了時間,被擱置在工廠外,斷貨就會導致生產線停運。來運貨的成品車如果沒安排好順序,也會導致倉庫滿負荷后,沒有地方存放新貨。
為了追逐這種速度和效率,康師傅新工廠累計投入的成本超過18億元,康師傅希望能夠通過提高產能來攤薄成本,從管理裡面節約出成本。
為管理這個大工廠,康師傅採用了SAP的系統,實現了作業電腦化。以前從入料到生產出成品的情況,隻有等報表都出來了才能看得到,現在管理層隨時都可以看到生產各個環節的情況,管控可以更加及時和全面。
管理架構也順應工廠的規模做了調整。工廠本來設有儲運、採購、制造、品保、廠務等部門,新工廠因為規模大,各個部門都做了調整,部門內的分工會比過去更精細,比如儲運部門原來不分內外,而現在出貨管理、車輛管理歸一個對外的部門管﹔成品、原物料這些環節歸另一個對內的部門管理。
為了讓員工適應新節奏,康師傅每個月都會對員工進行專業技能培訓,關於培訓的科目和人員,每個月都要做成報表上報。
從投產到現在,工廠本身也一直都在改進。
有時候,這種改進是自上而下的。比如連續混面器﹔有時候則是為了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現在,康師傅發現容器面是一個較大的市場突破點。這個工廠現在已有6條桶面生產線—這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容器面工廠,每天生產約30萬箱,每月的產量為700至800萬箱,但在此基礎上,還有兩條剛建好的生產線,將同時生產桶面和方形的干拌面。
未來,如果想投產更多新品相的容器面產品,葉明坤又要對車間設計和配套供應做新的調整。新的工廠開工,新產品運營,也往往意味著原物料的重新採購和物流倉儲的改變。
現在,天津新廠生產的產品也還是主要供應華北市場,如魏應州所料,在康師傅的體系內,華北市場已經發展成為幾乎與華東市場並列第一的區域市場。華北市場上銷售的大部分產品這裡都有生產,但低價產品除外,比如干脆面,原因很簡單—“低價面換產太頻繁,每次停機都是浪費,用這麼好的設備生產不劃算”。
新工廠的發展速度之快已經超出了葉明坤的想象。而市場的龐大胃口同樣驚人:每1分鐘的時間,就有超過2萬人打開一包康師傅方便面,“那麼多的方便面,就像投到大海裡,一下子就不見了。”市場表現出的這種飢渴讓他總有種躍躍欲試的感覺。
信息來源:第一財經周刊
- [2024-12-12][企業新聞] 康師傅動物福利政策
- [2024-12-12][企業新聞] 康師傅森林保護承諾
- [2024-12-12][企業新聞] 康師傅生物多樣性承諾
- [2024-12-12][企業新聞] 康師傅營養健康承諾
- [2024-12-12][企業新聞] 康師傅包裝物管理承諾
- [2024-11-05][企業新聞] 康師傅助力創新體育與ESG深度融合,引領MLB世界大賽綠色新風尚
- [2024-10-29][企業新聞] 康師傅入選 2024 年《財富》中國 500 強,分享市場洞察與可持續發展理念
- [2024-10-25][企業新聞] 康師傅ESG項目 “萬物皆有yuan”榮膺金投賞大獎
- [2024-09-30][企業新聞] 康師傅連續12年入選中國消費者首選品牌
- [2024-09-30][企業新聞] 創新綠色生產引領可持續發展,康師傅榮獲2024生態品牌 “突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