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企業新聞] 頂新國際集團劉乾宗談康師傅發展之道
[2008-12-18 ]
-
新浪嘉賓訪談
--------------------------------------------------------------------------------
主持人王瑩:親愛的新浪網的網友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新浪視頻,我是主持人王瑩。
提到康師傅牛肉面向新大家一定不陌生,但是大家一定想不到這個品牌其實已經陪伴我們走過了16個春秋了。在這16年中,康師傅方便面是一直不斷地成熟和發展,我們今天也特別請到了康師傅方便事業群副總裁劉乾宗先生,一起和我們回味這16年的成長和發展,歡迎劉總。
劉乾宗:各位網友大家好。
主持人王瑩:特別難得這個機會和劉總有一個面對面的接受,因為對於康師傅,在我們的記憶當中真的是很久很久很久遠,但一直還是留存在現在,最早康師傅牛肉面的時候是92年,您對那個時候康師傅牛肉面有一個什麼樣的印象。
劉乾宗:當時1992年的時候,中國的方便面之前是屬於比較簡單型的方便面,國內沒有很多方便面發展實際的記錄,屬於都是簡單型作為民生供應為主而已。
主持人王瑩:我記得那個時候吃的方便面叫華豐方便面,是那種可以嚼著吃,可以泡著吃,但是沒有湯料,隻是一個蔬菜包,但是吃了康師傅之后,原來才知道,啊,還有這麼好吃的方便面。那個時候是因為考試成績好了,家長會,好,獎勵你一盒康師傅方便面,而且是特殊的包裝,是有一個小碗的那種包裝,在當時是沒有見過的。
劉乾宗:康師傅當時做的是碗面,主要康師傅的方便面,最大的供應是在於有一個醬包在裡面。以前的方便面有一部分是屬於可以做干吃的,也可以做泡吃的。但是屬於比較簡單的配料,隻是一個粉包味精調味料這些東西而已。
后來康師傅進來的時候,我們認為應該不能隻是這樣,所以我們才把我們日常家常菜,以前北方人說的是紅燒牛肉面,是屬於精品,我們說很難得吃到的東西,紅燒牛肉面,我們就用這個角度去研發出我們所謂康師傅紅燒牛肉面,帶有醬包式的方便面。
主持人王瑩:當時會有一個預期嗎?說這個醬包味的方便面,會得到消費者的喜歡嗎?
劉乾宗:我們當時的想法是,應該要做出一碗方便面,能讓消費者喜歡。消費者喜歡的第一個前提就是,你必須要好吃。在好吃的要求之下,我們就要把品質做好,包括嚴選素材。所以,紅燒牛肉面當然也要有牛肉在裡面,怎麼樣把牛肉做成醬包,是一個工藝。所以,我們就集中在這個地方發展,才做出第一碗方便面,后來整個消費者的反應比我們預期的還要好。
主持人王瑩:而且是南北咸宜、老少皆宜的一個產品了。說到這兒我覺得今天特別幸運,因為我一直以來對康師傅都特別好奇,但我今天終於能夠面對面地向您發問。康師傅是誰呀?真的有這樣一個人嗎?
劉乾宗:應該說“康師傅”是我們的CI,也就是我們的商標。在大陸如果以“師傅”兩個字來看待,是專業、專精的人才稱為師傅。“康”我們取意為“健康”,所以我們用康師傅三個字來代表我們的品牌。同時我們選取一個符號,一個廚師的人形。這樣加起來,廚師給人家感覺是能夠做出好吃東西的一個專家。我們就取這樣一個品牌形象來定位我們康師傅的品牌定位,一個是專業,還有一個可信賴的形象。這是我們對自己的期許。
主持人王瑩:就像我們面前看到的康師傅的形象,是非常熱情、非常友好的一種師傅的形象。我不知道康師傅是否會一直保持它的紅燒牛肉面這個口味是不變的呢?
劉乾宗:在這16年來,我們整個國家一直在發展,康師傅紅燒牛肉面也經過八次精進跟優化,因為不僅從當時一個簡單的方便面,把它再增加出所謂的其它的功能,舉一個例子,增加了菜包,讓菜色更豐富,吃起來有嚼勁。再讓面條更筋斗,營養更豐富。這是我們不斷追求改進的一個方向。經過八次的改進,到今天為止。
主持人王瑩:16年8次改進,平均兩年就要做一個大的改進了。而且說心裡話,康師傅生產出來無論是康師傅的餅干,康師傅礦泉水,包括現在康師傅連鎖店,他們的味道或者說品牌都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是什麼原因做到了這些呢?
劉乾宗:我們非常重視消費者的反應,當我們一個產品上市之前,我們必須做廣大消費者的調查,確認消費者的需求,在知道消費者需求以后,研發出好的產品來。
舉一個例子,就像我們當時在康師傅紅燒牛肉面成功以后,我們就想著如果一個紅燒牛肉面的口味行遍整個中國大陸,13億人口可能不夠,因為中國是一個文化歷史源遠流長的地方,大陸的飲食方面也是非常博大的。所以,我們就開發出區域口味來。因為區域上有很多口味不同,像四川人喜歡酸甜、麻辣,廣東人喜歡清淡、煲湯。上海菜喜歡微甜的感覺。北方人喜歡醬、燉這些東西。
因為從1994年開始確立發展所謂的區域美食的概念,所以在不斷的精進當中,我們發展了很多產品出來。
主持人王瑩:我感覺前期的調研時間可能要比生產某一個產品的時間還要長吧。
劉乾宗:其實調研的時間每一年都做,每一年都最少做3、4個月,不斷的精進。調研出來以后就開始根據調研的方向發展新產品。產品發展出來,才能等到第二年上市,等到一上市以后又開始做調研。所以,我們是不斷的在精進,在修正我們的發展方向。所以,在這些發展方向裡面,我們很幸運地得到廣大消費者的認同。所以,根據我們發展的結果,也得到消費者的認同,讓我們的銷售時機看起來還不錯。
主持人王瑩:因為我們首先要特別感謝康師傅,它是以消費者的利益為出發點的,所以這是一個相互的過程,消費者認可康師傅,那康師傅就要做得更好了。
劉乾宗:是。
主持人王瑩:所以我覺得是一個相互的作用。
劉乾宗:是。對我們來說如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才是我們要做的事情。我們一直想的是,如何在每次的產品精進當中,不隻是包括新產品,還有已經上市的產品如何再精進。因為新產品的開發,每一年總是有限的數字,但是原有產品的再精進,才是能夠更符合廣大消費者的需求,這才會有剛才所說的紅燒牛肉面有8次的精進,這是我們的想法。
主持人王瑩:知道您來新浪演播室,很多網友也在網上提出了他們的問題,想跟您做一個面對面的交流。
網友:現在棕櫚油已經降價75%了,為什麼康師傅倒漲了20%的價格?
劉乾宗:應該說不是我們漲價,漲價大家都可以很清楚地回想一下,今年年初的時候,國家發改委已經在1月15號限制方便面、食用油還有牛奶行業這三大行業禁止漲價,我們其實從那個時候就沒有漲價,那個時候到現在為止都保持現在的價錢。之前是2007年,我們確實有漲價,那時候是因為很多……
主持人王瑩:好像很多方便面都一起漲價。
劉乾宗:對,當時漲價的部分不隻是方便面行業,還有很多行業都漲價,因為那時候原料上漲很快。現在我們從1月15號到國家發改委在12月1號取消限價令,到目前為止我們也沒有漲價的行動出來。
主持人王瑩:還是維持原來的價格來。消費者當然不希望康師傅漲價。
劉乾宗:不隻是這樣子。如果現在比較細心的消費者可以看到,康師傅的袋面上,可以看到現在的面餅改成圓形,圓形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制造工藝的精進,也要牽扯到制造設備的投資,這對我們來說是一種額外的投資。其實主要的目的是什麼?因為消費者的需求。我們從市場的調研裡面發現,其實消費者的需求,以前方形的方便面,在碗拿出來泡的時候,放在碗裡不方便。
主持人王瑩:要把它掰成一半。
劉乾宗:要麼掰成一半,要麼掰成四個角。我們就想我們這樣應該迎合消費者的需求,把它做成圓的,做成圓的是需要投資,把設備再改進,這樣子的話,我們希望讓消費者在吃方便面的時候更方便。方便面真正三大要素是什麼?就是方便、實惠跟美味。這是一般消費者最基礎的需求。
主持人王瑩:每個元素、每個要求都不能少。
劉乾宗:對,都不能少,所以我們必須要不斷地精進。
主持人王瑩:可是我們成本提高了,但是我們價格卻維持不變,我們的利潤從何而來呢?
劉乾宗:我們要通過行業,就是每一家公司產業裡面不斷精進它自己公司的效益。當然像我們一直追求,我們如何讓我們的節能、耗電減少,如何讓我們產品生產的損耗減少,如何讓我們的員工生產力提高,這樣子就會產生所謂的成本下降,來沖抵物價的上漲,這當然是一定要去做的,這也是每一家公司所應該去追求的方向。
主持人王瑩:劉總,客觀地說,我覺得康師傅的市場佔有率還是非常高的,基本上在每個超市的貨架上都能看到康師傅的品牌,包括我們去小店都能買到康師傅。但是在之前的聊天當中您覺得還不夠滿意,覺得我們的消費群體還不夠大。為什麼呀?
劉乾宗:應該這麼說,在今天大陸所有消費者的心目中,康師傅具有一定的品牌地位。不過如果我們從服務廣大13億人口來看,我們還是有很多地方沒有做好。第一個就是,你看到在都市型的社會裡面,我們大概都能夠去照顧得到。但是我們現在考慮的不隻是都市型的社會,我們是應該把城郊、外輔地區,三、四線城市的這些老百姓的商家,每一家店,舉一個例子,像農村地區的店鋪是不是都能夠讓這些消費者買得到我們的產品?這是一個我們應該做的事情。所以,如果我們要做到這樣子的話,才能夠一方面提高我們的效率,因為我們有量,才能夠節約成本。所以,從節約成本的角度來看,提高效率的角度來看,我們需要繼續不斷的努力。像之前有人說在奧運的時候,我們是不是能夠讓奧運選手也能夠很容易吃到方便面?但是因為這都是一些管制區,我們隻能在我們能做到的區域裡面來做。
主持人王瑩:劉總,還是太有野心了,其實中國已經有99%的人都已經吃過康師傅了,您還覺得不夠,還希望有更多的人享用這美味的面條。
劉乾宗:應該這麼說,方便面其實三大元素就是方便、實惠、美味。方便就是讓你在間餐時間,不管是在宵夜的時候、工作當中有需求的時候,肚子餓的時候,能夠有一個很溫暖的食物進你的胃。因為人的胃如果進入冰涼的東西,尤其是在冬天,在北方,胃會受不了,有的時候甚至會胃痛、胃痙攣。我們當然也希望消費者能夠在他需要的時候,康師傅能夠送上一碗溫暖的方便面給他們吃。一個消費者尤其是對很多打工的人員來說,民工啊這些人,他們收入有限,需要更多的這種所謂的方便又美味的東西,物有所值的東西。
主持人王瑩:而且像您剛才所描述的那樣,還有一種情感在裡面,吃到它會有很溫暖的感覺。
劉乾宗:康師傅的廣告“紅燒牛肉面,就是這個味”。“就是這個味”除了從理性的素質來強調紅燒牛肉面就是這個味,也就是說如果不是這個味道就不叫紅燒牛肉面。
主持人王瑩:當時怎麼想到這個廣告語的呢?“就是這個味”。
劉乾宗:有是從消費者調查裡面得到消費者的反映,說我吃的紅燒牛肉面就是應該這個味道,所以我們就是從很多市調裡得到這樣子的回饋,我們覺得很好,這個可以拿來當做我們的訴求。所以,我們就把它貼在我們當中,作為我們一個品牌的訴求,紅燒牛肉面這個訴求,就是這個味。
從感性的角度來說,“就是這個味”也代表著一種所謂的年輕,懷著激情跟夢想的味道。因為康師傅方便面主要消費族群,我們的核心消費群就是年輕人,就是一群年輕懷有夢想想去實現的這樣一群人,我們希望康師傅紅燒牛肉面能夠陪伴他們一起去追求他們的理想,達成他們所謂心裡的那個夢。所以你看到我們廣告的訴求,也就是這個方向。
主持人王瑩:是針對年輕群體,特別是現在生活節奏比較快,年輕人壓力比較大,他們有的時候吃不上飯的時候,可以沖泡一碗康師傅牛肉面,暫時地溫飽一下。
劉乾宗:因為對我們來說,我們康師傅紅燒牛肉面當時所創立起來,我們也很感謝消費者對我們的支持。所以,我們應該要不斷地回饋給消費者品質更好,也能夠鼓勵所有有夢想,懷著激情,懷著夢想的年輕人去勇往直前。
主持人王瑩:剛才劉總提到了很多康師傅做得非常好的產品,像餅干也好,礦泉水也好,包括連鎖的食品店也好。有沒有做的不成功的產品呢?我們還不了解,或者說沒有走向市場?
劉乾宗:應該這麼說,我們在剛才說的中國整個大陸裡面很多區塊的飲食文化不同,我們也發展出很多區域飲食文化的系列產品。在這些區域飲食文化的系列產品裡面,大家眾所周知,我們在西南的油辣子傳奇,在華南有“老火亮湯”,福建的“山珍海味”,還有華中的“千椒百味”跟陳炮。還有東北的“東北燉”,華北的“醬香傳奇”,上海有“本邦燒”,很多很多口味。很多消費者對我們這些發展的口味都有很大的需求跟反應。從銷售裡面可以知道它到底成不成功。我們常常對一個產品上市以后,做半年、一年的追蹤,看它的銷售情況。如果銷售狀況沒有達到理想,我們馬上會再做調研。是消費者對我們當時研發這個口味,是不是需求跟實際的結果有沒有出入。
主持人王瑩:出現這樣的結果嗎?
劉乾宗:有。舉一個例子,當我們在西北開始做酸湯面的時候,我們就發現西北的酸跟我們所做出來的酸,一開始我們以為這個方向是對的,做出來的產品銷售的並不是那麼理想。我們就覺得好像還不太對,我們研發人員再去西北去吃當地最暢銷的產品,不是方便面,是一般餐館的食物,不一定隻有面,有酸湯面,也有很多其它跟酸湯有關系的東西。我們再去試,發現原因是我們的那個醋酸味道跟他們在當地的醋酸味道有稍微不同,消費者不會告訴我們,這些調查才會發現,我們出來的東西,做的方向有一點出入,我們再修正就對了,數量就增加了,對消費者的調查要非常精准。
主持人王瑩:一個好的產品問世原來這麼不容易。
劉乾宗:好的產品基本上都是通過不斷修正,不斷修正,才能得到廣大消費者的認同。如果隻是第一期上市,可能有一部分的消費者認同了,但是並不是那麼完整的時候,你就會如果不注意,一個公司不注意你的產品,在發展了半年、一年以后就會逐漸被消費者淘汰,因為現在的消費者需求面比較廣,可選擇就更廣了,不一定要選擇這一個東西。所以,你如何攬住他的胃很重要。我們希望隻要消費者想起方便面,就想到康師傅,想到康師傅的時候,就知道康師傅能夠提供給他溫馨、溫暖的一碗面以外,還能夠滿足他對口味的要求。
主持人王瑩:這麼多要求,太重要了。
劉乾宗:這樣子才會有業績的產生,行業才能蓬勃發展。
主持人王瑩:說心裡話,像康師傅最初的定位應該是高端人群,因為它的包裝是碗面,又有了不同的調味料在裡面,特別是牛肉在裡面。但是后來我不知道發展到現在,它的定位是什麼樣的呢?
劉乾宗:其實現在方便面對社會大眾來說不是高端產品,因為我們的產品有桶面,有容器面,有袋面。袋面裡面有高端價錢的,也有中端價錢的,也有比較平民化的價錢。這些工薪階級,我們的產品都有。
容器面主要比較貴的原因是因為它有容器,提供更方便的面。一包袋面才1.8元,以這樣子來說,就能夠給一個間餐的滿足感,應該是普羅大眾可以接受的價格。我們隻是從消費者回饋得到,消費者認為這是一個物有所值的東西。往農村市場我們有福滿多,提供的價格有8毛錢、1塊錢,到1.3元錢的袋面。
主持人王瑩:福滿多也是康師傅旗下的一個品牌嗎?
劉乾宗:對。
主持人王瑩:怪不得味道那麼相同。
劉乾宗:我們想提供給消費者另外一種選擇,讓他經濟力不夠的時候,或者不想投那麼多錢的時候,他可以有另外一個選擇。
主持人王瑩:現在線上有很多網友還是非常關心康師傅集團發展的。他說現在是金融危機了,特別想問一下劉總面對金融危機對於本集團會有什麼樣的影響?或者我們會有一些什麼樣的舉措,來克服這些不利的影響呢?
劉乾宗:在金融危機的時候,對快速消費品來說影響各有不同。我僅就方便面來談。其它的我不懂。
我們自己認為,在方便面這個產業裡面,因為我們幾乎算是大宗貨物了,是消費者每天都會接觸到的東西。在經濟特紅火的時候,對我們來說反而不好。為什麼?當大家口袋都有錢的時候,當大家都比較富裕的時候,都會想去上館子一下,上餐廳吃一下,就不會想到吃方便面。對於我們來說,如果經濟不好的時候,很多工薪階級的人,在平常想省一點的消費者會覺得可以不上館子,現在假如晚上肚子餓了,不去吃宵夜,就一包方便面泡一下,加一個蛋,加一點菜,就可以過了一餐,也是挺好的。所以,對我們來說經濟的大變動和方便面是屬於間餐食品,還不能說它是代替主食的時候,它是一個變動影響比較小的部分,對我們來講應該不會差太遠。當然是不是整個消費者會有其它額外的要求,有,我們做消費者調查,消費者對於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它的需求,它更趨向於物有所值,甚至是物超所值。所以,我們現在在做的是,除了現在把它改成圓面餅更容易沖泡以外,我們還做的是在未來的一年,我們希望能夠讓產品能夠更精進、優化,更物有所值。舉一個例子,讓面條能夠吃得更筋斗,湯料更豐富,口味更好。
主持人王瑩:現在網友還有這樣的質疑聲,很多方便食品的包裝和裡邊的食品是不相符的,面對這樣的問題應該怎麼解決呢?
劉乾宗:在大陸這邊很多產品都是以前可能會有一些中小品牌,或者是小的品牌,並沒有完全按照國家的標准法在做。一般來說現在方便面的大品牌廠家,像華龍、白象、統一,包括我們公司,知名度高的公司,它都會依照國家的規定,在標識上面都會完全符合,基本上都會在國家規定的范圍內。尤其是明年國家拿掉年檢標志的時候,檢查當然會更嚴格。相信產業界的人士,都會把自己的生產標准提高,達到國家的標准,這是一定要做的。
主持人王瑩:我們是如何保障方便食品的安全呢?
劉乾宗:我們自己公司也會做很多檢驗的部分,當然我們自己的生產檢驗也劃到原物料的檢驗,甚至原物料工廠的生產過程,我們都會輔導他們,讓他們做到好的部分。當然這對我們來說,品質是我們的命根子,品質安全是我們責無旁貸的責任。所以,我們會一直不斷地去追求把我們的品質做到消費者所理想的。當然這裡面我們應該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就沒有辦法逐一說到,但是我相信在國家的規定范圍裡面,我們絕對百分之百做到。最近方便面出了一個國家標准,我們絕對要在國家標准實施的那一天,我們都應該准備好,把東西做到國家標准之上。
主持人王瑩:劉總,您身邊有沒有朋友會問您,我們總吃方便面,對身體好嗎?會有這樣的問題嗎?
劉乾宗:有一些人有這樣的質疑,當然這個可能對於產品的看法,就是說很多人說方便面吃著營養嗎?方便面吃著是不是有什麼防腐劑這些東西。其實現代化的科技裡面,不需要加防腐劑,腐敗的一個基本原因是水分,如果你在生產過程裡面把水分在國家標准之下,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至於說方便面是不是有營養,小麥的營養就是方便面的基本營養,當然我們還有醬包,我剛才說有牛肉,菜包是干燥蔬菜。但是我剛才說,方便面是間餐食品,它不是來代替主食,不是你吃方便面三餐都吃,你營養會夠,不可以,我們是間餐的產品。就是說你在主食之外,你再加上去的東西。其實如果你之前,以前美國一個研究,三餐都吃麥當勞會不會對身體有影響,最后研究過,也是不是鼓勵老百姓三餐都吃麥當勞,這樣就會營養不均衡。我們也是這樣子講,我們不鼓勵任何一個消費者三餐都吃方便面,這樣對他來說營養是不均衡的。現在很多消費者都很聰明,煮方便面或者泡方便面的時候加一個蛋,我去學校的時候,看到學校的學生不想出去吃飯,也不想花太多的時候,不是吃一包方便面而已,是一包方便面用微波,同時打一個蛋,再加一些蔬菜進去煮一煮,再端回去吃,我覺得這樣子就能夠達到營養均衡。
主持人王瑩:您鼓勵這樣的吃法。
劉乾宗:是,是,當然這樣子才能夠真正達到營養的部分,一餐的營養才夠。因為隻吃方便面,它是隻有小麥,隻有牛肉醬包,隻有粉包,隻有蔬菜包,營養還是不夠。因為年輕人的活動量大,這樣的營養量不夠,所以不能當做三餐全部替代品。
主持人王瑩:劉總,康師傅最近又出品了像醬爆牛若、西紅柿打鹵面這樣口味的方便面,能給我們具體介紹一下嗎?
劉乾宗:區域飲食文化我們發展了很多產品,我們在這些產品的開發當中特別重視區域飲食的調查。我們今年也出了所謂的醬香傳奇裡面的西紅柿打鹵,在西南也有出爆炒王,在杭州地區、浙江地區出的杭邦本味這些產品,我們逐漸在出,這些東西都是應消費者的需求,因為當地的消費者有一定的想法,如何去適合當地的消費者族群,這很重要,這樣子才能掌握住消費者的胃,讓他繼續支持康師傅。
主持人王瑩:劉總,您有的時候是不是也覺得,其實市場上消費者可選擇的品牌太多了,一時出現一個新品牌,而且這個品牌是不斷的也是在更新、變更的。我們康師傅會不會也有這種行業競爭的壓力在裡面?
劉乾宗:當然,當然。我相信整個方便面行業裡有很強的競爭,競爭是一回事,我們自己有一定的市佔率,我們也希望我們能夠持續地去滿足消費者。我們現在不以提高市佔率為目的,而是以提升整個產業的發展為目標。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目的之下來提高我們整個產業的消費量,這才是對於整個行業的發展最有用的部分。
當然消費者會有很多選擇。舉一個例子,他可能吃其它方便食品就不吃方便面。我們如何抓住消費者的胃,讓他喜歡吃方便面,那就是要提供消費者一個貼心的服務。所以,我們在每一次發展新產品的時候,我們都會去超市、量販店做試吃,我們就宣導,我們還上廣告,提醒消費者方便面是一個非常貼心的服務。
舉一個例子,在桶面裡,我們以前用的塑料叉是單一的,因為我們后來發現,那個塑料叉是一個匙叉,有一點短,當然吃也沒有問題。但是我們最近因為要提升物有所值給消費者,就改成折疊叉,折疊叉的時候長度長了,要折疊起來。所以,折疊叉就提供給消費者更容易食用所謂貼心的服務。因為小小的改變,消費者是知道的,他不會告訴你他有這個需求。但是一個廠家能夠提升自己對消費者的理解,提供消費者的服務,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也是我們的想法。
主持人王瑩:包括康師傅推出的隨心杯也是這個初衷吧?
劉乾宗:我們推出隨心杯剛才說的是從口味延伸,現在是從包裝延伸。隨心杯主要是說,很多針對所謂食量比較小的女性,還有少年、兒童的需求,也可以作為他們除了桶面以外的一些間餐的產品,像宵夜、點心。我們還有知心碗,分量介於隨心杯跟桶面中間,這個比較適合北方人食量比較大的宵夜點心,我們也推出了大食桶跟大食袋,面餅分量比較足、口味一樣好,比較大碗,對於所謂東北跟華北的一些消費者,他們面食量大,因為氣候寒冷,食量就會大,給他們一種比較滿足的感覺,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主持人王瑩:大家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不同的規格。
劉乾宗:是,所以我們的發展裡面就有從口味來發展區域飲食文化。從包裝需求來發展所謂不同消費者族群這樣的一個方向。再從口味考慮,強調面條我們有面霸,專注做最好的面條這種概念。我們也有從不同的消費習慣著手,南方人夏天讓他吃一桶牛肉面,他覺得不好,他喜歡吃涼面、干面,我們就出現干拌面,來適合他們的需求。上海很多吃干拌面的地方,華中地區武漢還有熱干面,都是屬於干面類型。房地產也有這樣的產品來配合消費者的需求,
主持人王瑩:面對這麼多的市場競爭,康師傅是如何一直處於領先的位置?
劉乾宗:其實我們在很多市調裡面,我們已經是市場的領導者。但是我們其實還是不能滿足,不是因為我們的市佔率不夠高,而是我們不能去滿足我們如何讓更多的消費者來食用方便面,而不是其它方便食品。
舉一個例子,像洋芋片,也是比較貴的。以方便面來看,如果從克重跟單價比,是屬於很優惠的一個食物、休閑食品、方便食品。洋芋片一桶下來十幾塊、七八塊,方便面一桶100克,如果袋面,才1.8元錢。所以,這個就是它能夠物有所值的地方,方便食品跟方便面來比,我們現在不隻是隻做方便面,我們希望能夠吸引更多的消費者走進方便面,而不是走出方便面,取而用之的是方便食品。
主持人王瑩:康師傅已經是一個非常知名的品牌了,如果說未來康師傅還有一個更遠大的目標,會是什麼呢?
劉乾宗:康師傅現在應該說至少到目前為止,我們希望的是能夠服務在大陸的廣大13億人的每一個人,我們也希望現在從市調的調查裡面,現在在大陸的人均消費量才三十幾包,如果比較於韓國的八十幾包,日本的七十幾包,台灣還有六十幾包,我們這裡還算是發展的中期而已,我們還有很多機會在往上走。
我們現在在中國三十幾包裡面不是全部康師傅的,我們做了隻有大概37%,從量的角度,我們的市佔率隻有37%。所以,我們希望能夠讓整個人均消費量提升,整個產業能夠更大。我們在產業更大裡面來服務消費者,這是我們的想法。
主持人王瑩:我們預祝康師傅能夠發展得越來越好。非常感謝劉總跟我們分享了好多行業內的問題,也分享了康師傅成功的經驗。謝謝您做客新浪視頻,也感謝各位網友的收看。朋友們,再見!信息來源:新浪
- [2024-12-12][企業新聞] 康師傅動物福利政策
- [2024-12-12][企業新聞] 康師傅森林保護承諾
- [2024-12-12][企業新聞] 康師傅生物多樣性承諾
- [2024-12-12][企業新聞] 康師傅營養健康承諾
- [2024-12-12][企業新聞] 康師傅包裝物管理承諾
- [2024-11-05][企業新聞] 康師傅助力創新體育與ESG深度融合,引領MLB世界大賽綠色新風尚
- [2024-10-29][企業新聞] 康師傅入選 2024 年《財富》中國 500 強,分享市場洞察與可持續發展理念
- [2024-10-25][企業新聞] 康師傅ESG項目 “萬物皆有yuan”榮膺金投賞大獎
- [2024-09-30][企業新聞] 康師傅連續12年入選中國消費者首選品牌
- [2024-09-30][企業新聞] 創新綠色生產引領可持續發展,康師傅榮獲2024生態品牌 “突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