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企業新聞] 頂新:一粒種子的快速成長
[2004-02-11 ]
-
頂新在市場提供的“偶然”契機中,發現了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偶然中發現必然,就是“超然”﹔超然,就是非同一般。
從1992年頂新的第一包“康師傅”方便面在天津下線開始,頂新由一個業內新手變成行業巨人,由一個在風雨飄搖中蹣跚學步的小企業變成可以呼風喚雨的大型集團公司,所有人都想知道其間的奧秘是什麼。
萌芽之初:有容乃大看市場
頂新的前身是1958年創立於台灣彰化的鼎新油廠,是一家以生產食用油為主的中小企業。改革開放之后,頂新屬於台灣第一批在祖國大陸投資的企業,促使他們進行“風險投資”的原因,就是祖國大陸這個新興市場的大開發。
1988年,頂新開始在內地進行項目合作。第一個項目是在通遼做篦麻油精煉廠,但由於改革開放后中國由一個篦麻油出口國變成了進口國而使計劃落空。隨后,他們又試圖做一家北京頂好清香油公司,將公司傳統業務轉移到內地,但是始終選擇不好合作對象而使得計劃又一次落空。一個偶然的機會,公司的副董事長在內地商務考察期間,發現了方便面的巨大市場空間。當斷則斷,他們在很短時間內完成了市場調研和項目論証,開始了規模化生產,並起一個響亮的品牌名稱──“康師傅”。
中國是“面”的王國,方便面的市場容量非常巨大。截至2000年底,我國已成為世界方便面產銷第一大國,總產量達191.5億包,約佔世界總產量40%,銷售額達200多億元。
從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開始生產方便面,現在已有300多家生產企業。頂新集團敏銳地看到,改革開放后,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方便、省時、經濟的方便面必然會受到廣泛的青睞,市場前景不可限量。“康師傅”方便面問世后,方便面這一舶來品更深深扎根於中國,引發了行業快速發展,形成了“康師傅”、“統一”、“華龍”等全國性品牌。
在頂新、統一和華龍三足鼎立的格局中,“康師傅”約佔市場份額的45%,“統一”約佔16%,“華龍”(河北華龍集團)約佔15%,其他的雜牌軍佔近30%的份額。“康師傅”以年產量50億包的生產能力成為國內外第一品牌。據有關資料顯示,方便面市場仍是一個不飽和的市場。中國雖是世界方便面產量第一,但人均消費量較小,目前年人均消費量為14包,分別為日本、韓國的1/3和1/6,消費潛力巨大。從國際市場看,1999年全球方便面消費量為430億包,到2010年世界方便面年需求量將達10000億包,市場擴大為現在的20多倍。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頂新通過偶然的機遇發現必然存在的巨大市場,實現了近乎出神入化的企業發展歷程,其前提一是要有相當的資本,二是要有一定的市場經驗的積澱,三是要有決策的勇氣。頂新的企業發展,從一開始就是在開放的市場經濟環境裡進行的,在摸爬滾打中積累了資金和經驗,並形成了過硬的決策能力即快速反應能力,能夠對市場進行戰略意義上的掌控。
如今,人們都在滿世界尋找商機和項目,尋找所謂的經濟增長點和贏利模式,但是,能夠找到好項目,並將其迅速做好、做大和做強的,少之又少。這裡面,最關鍵的是要在市場提供的“偶然”契機中,發現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偶然中發現必然,就是“超然”﹔超然,就是非同一般。
發現新興產業和新興市場,並抓住它、做大它,頂新的訣竅就在這裡。
增長神話:終極速度拼素質
在台灣,頂新的專業是食用油,方便面市場是統一企業的天下。頂新在內地推出“康師傅”方便面的時候,完完全全是一個行業新手。在天津頂新投產后的第15天,“統一”在祖國大陸的產品開始上市,然而,就是這先行一步的15天,讓“統一”追了10年仍是難以趕超。這位台灣方便面大師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為什麼會讓一個名不見經傳、根本就是個外行的頂新捷足先登、獨領風騷?
頂新之所以后來居上,靠的是現代理念──速度和素質。1991年成立天津頂新,1992年第一包康師傅方便面上市,1993年1月在天津上第二條生產線,當年完成了10條生產線的布局,同時,在廣州成立了第二個廠,然后又在杭州和重慶成立了兩家工廠,東、西、南、北四個點就在全國形成了。為了方便整體上的配送,頂新甚至考慮每500公裡設一個方便面生產基地。到1996年,頂新的方便面生產基地已經發展到了10個。
然后,頂新集團也涉足糕餅、飲品、糧油、快餐連鎖、大型量販店等多個事業領域,產品種類發展到百余種,並已有“康師傅”純淨水、綠茶、利樂包飲料、八寶粥、“3+2”夾心餅干等在國內同類產品中名列前茅。經過10年的發展,頂新集團目前在祖國大陸投資總額達12億美元,旗下共擁有55家營運公司、34家工廠、3家量販店、31家速食餐廳,員工近24000人。頂新的這種快速反應機制,得益於它在台灣市場多年的摔打,更得益於它對經濟全球化的把握──“快魚吃慢魚”是恆定法則。
企業提速,最大的障礙在於組織創新。頂新在10年發展中,建立了基於快速反應的新型組織架構。頂新把自己的業務員叫商流,把貨物發送叫物流,目前,頂新的商流體系在全國有280多家據點、服務於4500個經銷商,提供80%的營業額。這樣龐大的隊伍建設,要達到的目的隻有一個,即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接觸消費者,實行“點對點”的直接接觸。這種商流體系分為A、B、C三個級別,在A級大賣場裡的業務員不僅負責向消費者推薦商品,同時協助老板定貨、調劑庫存,而且要把商品擦干淨、碼放整齊。這種“客戶拜訪制”最具有競爭力的是,業務員會代表經銷商到下游市場去做訪問,把本屬於經銷商干的事,自己拿過來做。這種一竿子插到底的組織設計,不僅使經銷商的貨不愁賣,而且把主動權牢牢地把握在企業自己手中,減少了經銷商的“腸梗阻”,使終端變成了頂新的而不是經銷商的。企業組織創新的依據又是什麼呢?就是員工素質的提升。“職業安全”是頂新人力資源開發的“專利”。為了實現“永續經營”的企業戰略,頂新以對員工個人的知識承諾為中心,提出“成長是我們的最大收獲”,塑造員工的“職業安全”,而非“職務安全”。這種“職業安全”不僅包括職業生涯設計,而且向員工提供全面的就業能力保障。在企業方面,組織將對自身成就的關注放在結果上,而非工作職能或者機構模式的具體形態上﹔在員工方面,個人則認為真正有意義的職業生涯是充滿創造意味的工作及發展,不論這是發生在一個固定的企業中還是一系列企業中都無所謂。
這種新型獨特的人才策略最具革命性的一點是,它為員工創造的“機會”,不是暫時的權益之計,而是終身受益的“全人培訓”。因此不論發生什麼變化,擁有較高智力財富或專業知識的頂新人,總能找到滿意的工作,不論是在目前的公司中、在其他公司中、或在自己開辦的公司中。
頂新的保障是旨在保障就業能力。頂新給員工提供詳細、系統、長期而龐大的教育訓練計劃以不斷提高員工的能力。不斷提高技能,追求新的機會,是頂新保持健康發展的重要內容﹔另一方面,如果由於經濟景氣的影響,而導致企業進行重組及縮減規模的情況下,頂新的人員架構在從容不迫地進行。同時,反映新的保障形式,呼喚出靈活性、流動性和變化,是這種職業保障系統不斷創新的特征。盡管年輕員工的流動性強,但頂新仍不惜巨資投入教育訓練,這樣一來,不僅培育了自身的一流的組織架構,也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先進理論與實踐的優秀年輕人才。加強內部員工流動,為員工提供內部輪調的機會,允許員工自己在內部主動進行調動。一個鼓勵通過繼續教育、培訓及支持創新的頂新人系統不斷對總體的智力財富進行投資。
在這種職業保障體制下,頂新人樹立了這樣一個現代的工作理念:保障不是來自於員工被雇佣,而來自職業安全。
安度危機:大難不死靠品牌
企業的快速發展,是與危機相伴隨的,一般的企業常常是死在這種成長的煩惱裡。頂新,也曾經與死神擦肩而過。
1996年底,國家出台政策,所有進口設備都不能享受優惠。頂新在當時市場反應良好的情況下,對大幅擴張必須的進口設備通過舉債的方式進行提前購置,誰知1997年下半年發生東南亞金融危機,並在1998年影響到中國,這使頂新在還債高峰的1999年,步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時刻。這是一場生死劫,使它大難不死、破劫重生的關鍵是多年來在品牌上的積累。
頂新較早地窺探到了大陸方便面這個龐大的市場,深入分析消費者的喜好,從包裝、質量、廣告上加以改進,故而大獲成功,而持續多樣的促銷活動又使其市場份額長期佔據首位。
從第一包方便面誕生,頂新就把廣告做得震天響,獨特的產品訴求和標識稱謂,使“康師傅”品牌不脛而走。一句“香噴噴,好吃看得見”廣告詞,使消費者無形中感受到它的品牌親和力。每年1億元的廣告支出不僅砸出了一個巨大的市場,而且使“康師傅”品牌深入人心。
頂新在不斷壯大的同時亦不忘回報社會。它積極配合“希望工程”,投入1千萬元興建了19所希望學校﹔與宋慶齡基金會合作,創立了“頂新專項基金”,資助海峽兩岸婦女、兒童的交流活動及中國少年兒童福利事業。
正是多年來細心打造的金字招牌,使得頂新在遭遇外來危險的時候,憑借深厚的“內功”巋然不動,並成功借助外部力量使企業轉危為安。當頂新在1999年出現大幅虧損之時,日本三洋食品向“康師傅”注入資金,以與頂新集團同樣多的股份加盟“康師傅”,並將三洋食品的管理科學融入其中,使“康師傅”在合資后第一年一舉扭虧為盈,在彌補上年度3400萬元虧損的同時獲取了4100萬元的豐厚利潤。
這一招棋不僅挽救了一個卓越的品牌,而且使得頂新因禍得福,比業內其他企業更早地走上了國際資本運營的坦途。
當然,這個教訓讓頂新付出了高昂的學費,但同時,對公司戰略的調整又不能說不是一件好事。“不用過早的財務杠杆去支付未來的發展預估”就是頂新得到的關鍵的一點領悟。從此,頂新集團堅持自己的企業發展戰略不動搖,那就是,從產品上游的研發到下游的流通,做到一氣呵成,在完成上一個規定動作之后,再考慮下一次的提升。
頂新的文化源自於“種子”的概念,企業的標志就是一粒剛剛萌發出兩片幼芽的種子。種子擁有頑強的生命力,無論在多麼艱苦的環境下都會生根發芽、分秒成長,頂新也正是用這種“種子精神”創造了一個快速增長的神話。
信息來源:《公司》雜志
- [2024-12-12][企業新聞] 康師傅動物福利政策
- [2024-12-12][企業新聞] 康師傅森林保護承諾
- [2024-12-12][企業新聞] 康師傅生物多樣性承諾
- [2024-12-12][企業新聞] 康師傅營養健康承諾
- [2024-12-12][企業新聞] 康師傅包裝物管理承諾
- [2024-11-05][企業新聞] 康師傅助力創新體育與ESG深度融合,引領MLB世界大賽綠色新風尚
- [2024-10-29][企業新聞] 康師傅入選 2024 年《財富》中國 500 強,分享市場洞察與可持續發展理念
- [2024-10-25][企業新聞] 康師傅ESG項目 “萬物皆有yuan”榮膺金投賞大獎
- [2024-09-30][企業新聞] 康師傅連續12年入選中國消費者首選品牌
- [2024-09-30][企業新聞] 創新綠色生產引領可持續發展,康師傅榮獲2024生態品牌 “突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