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企業新聞] 康師傅:傳奇之后的傳奇
[2003-04-16 ]
-
在2002年企業百強榜頒布之后,記者採訪了康師傅控股公司副總滕鴻年,滕總神採奕奕地告訴我,“保守的估計,康師傅2003年在天津的業績還會再增長20%”。在2002年,頂新在天津的銷售收入已經近40億元人民幣。20%的增長,就是近50億元,這是多麼可觀的數字。在食品飲料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成熟行業、一個頂新這樣的大集團,20%的增長無異於神話。但滕鴻年儒雅堅定的笑容仿佛在提醒著我們,頂新始終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企業。在頂新,神話隨時有可能變成現實。
1988年,當魏家四兄弟中最年輕的魏應行來到大陸闖蕩時,恐怕也沒有預料到頂新集團今天的發展。經過3年的坎坷挫折后,1991年,在當時還是鹽鹼荒灘的天津開發區,建立了自己第一家方便面工廠,開動了第一條生產線。次年8月,在這條生產線上誕生了第一碗康師傅方便面。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這條生產線三個月內的訂單在24小時內就被搶訂一空。在方便面中,頂新集團掘到了自己發展壯大的第一桶金。隨著頂新的發展,產品線也越來越豐富,1996年,隨著頂益控股(后改名為康師傅控股)在香港上市,頂新王國開始大舉擴張,一口氣殺入了飲料、糕餅、快餐等行業。今天,面、餅、水以及為制造業服務配套的部門已經成為頂新集團的四大事業群。頂新堅持的把“中國傳統美食現代化”和“國際美食中國化”作為自己的發展方向。隨著康師傅控股公司的擴張,頂益、頂津、頂園、頂正、頂盛、頂峰、頂嘉……頂字號的企業越開越多,僅在天津開發區就有17家,而在全國有多少家,恐怕連集團的老總們也數不清了。
頂新集團和康師傅的成功,完成了一個創業者的神話。它已經是大陸改革開放、招商引資故事中最耀眼的經典案例。在上個世紀的最后10年中,如果說康師傅的故事啟動了台商來大陸投資的熱潮,一點也不夸張。誰也沒有想到,黃燦燦的方便面成了頂新集團光閃閃的軟黃金。頂新最終成功了,這榮耀是企業的榮耀,也是陪伴著企業一起發展、為企業不斷提供服務的天津開發區的榮耀。
天津開發區是見証了頂新集團成長繁榮的一方土地。頂新人對這片土地充滿的感情。今天,康師傅控股公司的總部和研發中心就坐落在這裡。在第三大街北側這座6層大樓中,滕鴻年告訴記者,“康師傅把總部和研發中心設在這裡,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在天津的研發中心,我們不斷推出新口味的產品,然后再投放到全國去生產銷售﹔公司最核心的ERP企業資源運作系統也在這裡。集團的管理層就是在這裡隨時掌握著全國的銷售狀態、庫存狀態、生產狀態,在第一時間內進行即時管理。”2003年,康師傅控股與和天津泰達足球俱樂部簽訂了一年的合約,“要為天津人民奉獻一場好球”。這一聯合,其意義已經超過了康師傅這一品牌形象宣傳的需要。它更多包含著康師傅對天津這方熱土的關愛和熱切的希望。
2002年歲末,在大陸拼搏十載之后,康師傅終於衣錦還鄉了。“康師傅回台灣了”的消息,如一石掀起千層浪,轟動了海峽兩岸。當時,很多人都為康師傅能否在台灣立足表示擔憂。在台灣6000家便利店中,近一半掌控在統一旗下。由於種種原因,康師傅方便面也不能直銷入台。康師傅不得不借道味全在台灣中部進行生產。盡管看似艱險,但對品質和成本的完美控制使康師傅又一次成功了。在2002年12月,台灣康師傅第一條生產線投產6天后,由於供不應求,康師傅迅速增加了第二條生產線,接著是第三條。滕鴻年表示,在今年的4月份,頂新將在台灣開辟第四條生產線。當年在中國大陸銷售商在公司排隊訂貨的情景再一次重演了。短短三個月的時間裡,台灣康師傅的市場佔有率從零?升到15%。遠遠超過了公司領導層2年內達到10%的戰略目標。目前,頂新集團已經重新制定了自己的戰略計劃,把目標調整為2年內佔領30%台灣市場。康師傅控股如何實現這個即審慎又雄心勃勃的計劃,可能將要成為所有康師傅員工下一篇精彩的傳奇故事。(馮大建)信息來源:《濱海時報》
- [2024-12-12][企業新聞] 康師傅動物福利政策
- [2024-12-12][企業新聞] 康師傅森林保護承諾
- [2024-12-12][企業新聞] 康師傅生物多樣性承諾
- [2024-12-12][企業新聞] 康師傅營養健康承諾
- [2024-12-12][企業新聞] 康師傅包裝物管理承諾
- [2024-11-05][企業新聞] 康師傅助力創新體育與ESG深度融合,引領MLB世界大賽綠色新風尚
- [2024-10-29][企業新聞] 康師傅入選 2024 年《財富》中國 500 強,分享市場洞察與可持續發展理念
- [2024-10-25][企業新聞] 康師傅ESG項目 “萬物皆有yuan”榮膺金投賞大獎
- [2024-09-30][企業新聞] 康師傅連續12年入選中國消費者首選品牌
- [2024-09-30][企業新聞] 創新綠色生產引領可持續發展,康師傅榮獲2024生態品牌 “突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