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年志願者之歌:小題大作微公益,青年當先
[2012-09-20 ]
-
這學期剛開學,原本要讀大四的徐昌舉做了一次大膽的嘗試:為了運營公益項目而休學一年。徐昌舉說,自己隻是想趁著年輕多做點喜歡的事情。
早在大三下學期,徐昌舉就已決定休學,給自己一年時間好好做公益。徐昌舉就讀於中央財經大學,他和首都經貿大學張志丹、北京大學陸晶晶等7名志同道合的高校同學共同運營“小題大作微公益”網站項目。
2012年9月4日,在第三屆“創響新生代”康師傅—早稻田大學創新挑戰賽全國總決賽中,“小題大作微公益”從全國10強選手中勝出,榮獲“年度公益達人”稱號。未來一年,“小題大作微公益”團隊將用10萬元的公益基金,去實現他們的公益夢想。
無處不在的答題,隨手可做的公益
讀大二時,張志丹便開始了自己的公益路,而與“小題大作微公益”的結緣則是在今年3月。
“小題大作微公益”由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生王琛、孫博文、白浩天和香港大學學生黃海共同創立,是國內第一個公益趣味性問答網站。2011年10月28日,“小題大作微公益”網站正式上線。在這個平台,用戶可以選擇回答各類的趣味百科題,回答正確的題目數目將轉化為企業向公益機構捐贈的物資數。
在“小題大作微公益”團隊中,張志丹是第一批內地高校成員。她在項目中主要負責用戶體驗、網站內容優化、公益項目拓展和線上志願者的管理。其他人則負責網頁的制作和新功能的開發、尋找潛在的合作伙伴及活動的策劃。
這些尚未走出校園的隊員,面臨的最大困難是尋找合作伙伴。靠朋友推薦和“暴力式”的打電話,收效甚微。企業和機構覺得這些大學生太過稚嫩,不信任他們。
之后,團隊轉變了策略,轉為做“內修”。以張志丹的分工為例,就是把網站設計得更好,加強對網站界面、題庫等方面的完善。
在“做好自己”之后,隊員們開始擴大“交際圈”。他們通過微博結識公益名人,同時傳播自己的公益項目。另外,隊員們也積極參與公益活動,以擴大團隊的交際面,認識了更多的企業負責人。
2012年7月9日至8月10日,“小題大作微公益”團隊在康師傅公益1萬元基金的資助下,開始為期一個月的公益實踐。其間,張志丹和隊員們找到更多合作資源,上線新的項目,促成物資捐贈,也吸引更多的愛心人士參與到微公益活動中。功夫不負有心人,張志丹和團隊運營的“小題大作微公益”網站最終在全國挑戰賽中折桂。
在“小題大作微公益”團隊的半年時間,張志丹對於公益的理解有了深化:做公益不僅要去幫助別人,更要帶動別人參與到公益項目中,擴大公益項目的影響力。
目前,“小題大作微公益”網站已成功運作8個公益項目,吸引了85100人答題,網友們共同答對了1053404題,累計促成25766件物品的捐贈。另外,張志丹和團隊成員正在研發網站手機平台終端,他們想以此實現“無處不在的答題,隨手可做的公益”的目標,通過網友的點擊給公益注入新的活力。
“妙趣橫生”,提升農民工子女的語言技能
天津西青區馬家寺中心小學共有600余名學生,其中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比重超過三分之一,他們的原籍分布於17個省。
在多年的從教工作中,馬家寺中心小學校長高寶秋發現,對於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來說,除了缺乏親人的陪伴、經濟困難之外,他們的方言也會導致其難以融入班集體。“尤其是剛入學時,他們的方言帶來的交流障礙確實比較大,影響他們的學習”。
張昊在學校社團組織的“關愛行動”中,也發現這些外來的孩子由於普通話說不好,說話膽怯,不夠自信。於是,在天津師范大學讀播音主持專業的張昊開始籌劃為那些孩子“補語言課”。
2012年7月9日至8月10日,在馬家寺中心小學,張昊和志願者們為100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開展了為期3周的“妙趣語言”夏令營活動。項目為孩子們設置了配音、走進演播室、誦讀國學、夸夸我的家鄉話等課程,張昊希望以寓教於樂的方式提高孩子們的普通話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
對比這些孩子參加夏令營活動前后的表現,張昊明顯感受到在孩子們身上發生的變化。“給我印象最深的是3個河南小姑娘。她們性格內向,培訓前幾天,從來沒有舉過手。后來,我們的心理學志願者積極與他們溝通,並進行專門輔導。之后的課堂上,她們會積極地與其他孩子一起搶著舉手回答問題。”
在進入全國十強之前,張昊和隊員們曾遭遇困境。“為了讓我們的公益夢堅持下去,我們在項目中省吃儉用,很多路費、水費都是我們自己分攤的。”
張昊說,轉折點出現在進入十強之后。《中國青年報》、天津人民廣播、濱海廣播等媒體對“妙趣橫生”連續報道之后,天津青少年活動中心、天津慈善協會等單位也開始和張昊聯系,希望展開合作,提供幫助。
“妙趣橫生”項目成立以來,張昊覺得自己在公益的路上收獲很多:“從參賽時的緊迫忐忑,到公益培訓時的獲益匪淺,到入圍后的興奮瘋狂﹔從項目執行前期的焦頭爛額,到中途的輕車熟路,到項目后期對項目發展的憂心焦慮,再到最后執行結束時與隊友的激動擁抱,最大的收獲就是堅持的信念與克服困難的勇氣。”
從小事著手,為公益添磚加瓦
自2010年“創響新生代”康師傅—早稻田大學創新挑戰賽首次開賽,至今已舉辦3屆。該項賽事以兩岸三地18歲至30歲之間的青年為主體,旨在為青年公益提供支持,同時也為參賽選手提供留學早稻田大學的機會。目前,借助“挑戰賽”的平台成功入讀早稻田大學的選手共有16人,且每位選手都獲得主辦方提供的600萬日元(約合47.7萬元人民幣)的獎學金。
自今年3月12日賽事啟動以來,本屆大賽吸引了兩岸青年的熱情參與。挑戰賽共收到1032份公益項目提案,內容涉及公益創新模式、環保、弱勢群體幫扶、非遺保護、醫療衛生、教育等領域。
康師傅執行長室幕僚長柯元達說,創新人才是一個企業乃至一個國家前進的驅動力,公司賞識青年人的才能,並且願意為那些心懷公益夢想的人搭建平台,這也是創新挑戰賽的立足點。
賽事評審、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徐永光在頒獎儀式上說:“本屆參賽項目非常精彩,選手們的創造力、責任感以及對於新媒體的熟悉運用,令我印象深刻。我衷心希望,通過創新挑戰賽的平台,有越來越多的青年人可以從小事著手,展示自己的創意和行動力,為中國的公益事業添磚加瓦。”(實習生 陳徑舟)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
- [2016-04-21][公益] 2016食安校園行暨第二屆食安科普創新公益大賽啟動
- [2015-11-24][公益] 食安科普創新大賽收官 康師傅助力科普獲好評
- [2015-10-16][公益] 校園“新食尚”,掀起科普熱潮
- [2015-10-10][公益] 台灣頂新公益基金會赴雅安考察援建項
- [2015-08-19][公益] 陝西山陽救援 康師傅和您在一起!
- [2015-08-12][公益] 康師傅助力平陽抗災
- [2015-07-20][公益] 台風無情,人間有愛─康師傅助力上虞
- [2015-05-21][公益] 康師傅食品安全科普創新大賽﹒全視覺大賽啟動
- [2015-05-18][公益] 康師傅助力2015“心與心願”重慶助殘眾籌慈善晚會
- [2015-04-21][公益] “母親水窖”攜手康師傅優悅發起愛心慈善活動